尊老、爱老、敬老
尊老为德,敬老为善,爱老为美,助老为乐。所谓“百善孝为先”,在我们源远流长、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,子女孝顺、家庭和睦是重要组成部分,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与亲和力的具体化表现。尊老爱老并不单单是一个家庭、一个孩子的事,而是需要一个社会、一个国家共同努力!
什么是老年文化?
老年文化是指“凡适合老年人参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;凡适合老年人参加的知识型、娱乐型的文化活动;凡以老年人为主要角色,反映他们生活的各种形式的文化产品;凡社会、家庭为提高老年人的生命生活质量所做出的一切努力”。
为什么要发扬老年文化?
1、从国家层面上
我国已逐渐步入人口老龄化阶段。关爱老年人身心健康,切实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,让老年人度过幸福、美满、安详、健康的晚年,共享人类社会发展的成果,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。尊重老年人就是尊重人生和社会发展规律,就是尊重历史。
2、从社会层面上
老年人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作出了重大贡献,他们的智慧和经验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,筑成了社会的生命线,老年人理应受到社会的尊重,需要人们去关爱。
3、从个人层面上
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。父母养育子女,不仅仅是赋予我们生命,哺育我们成长,教导我们做人的道理,更是带我们体会亲情,给予我们温暖,是我们坚定的后盾。子女要珍惜、感恩、孝敬父母,这是儿女们应该尽到的责任。
掌握健康知识
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,身体的机能都在慢慢退化,免疫力逐渐降低,各种各样的疾病也随之而来。很多生活中的小细节,一不注意就会给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。掌握一些重要的健康知识,可以让老年人的生活更有保障。
1、积极认识老龄化和衰老。老年人要不断强化自我保健意识,学习自我监护知识,掌握自我管理技能,早期发现和规范治疗疾病,对于中晚期疾病以维持功能为主。
2、合理膳食,均衡营养。老年人饮食要定时、定量,每日食物品种应包含粮谷类、杂豆类及薯类(粗细搭配),动物性食物,蔬菜、水果,奶类及奶制品,以及坚果类等,控制烹调油和食盐摄入量。建议老年人三餐两点,一日三餐能量分配为早餐约30%,午餐约40%,晚餐约30%,上下午各加一次零食或水果。
3、适度运动,循序渐进。老年人最好根据自身情况和爱好选择轻中度运动项目,如快走、慢跑、游泳、舞蹈、太极拳等。上午10~11点和下午3~5点为最佳运动时间,每次运动时间30~60分钟为宜。
4、保持良好睡眠。每天最好午休1小时左右。如果长期入睡困难或有严重的打鼾并呼吸暂停者,应当及时就医。如使用安眠药,请遵医嘱。
5、定期自我监测血压。测前应当休息5分钟,避免情绪激动、劳累、吸烟、憋尿。每次测量两遍,间隔1分钟,取两次的平均值。高血压患者每天至少自测血压3次(早、中、晚各1次)。警惕血压晨峰现象,防止心肌梗死和脑卒中;同时应当避免血压过低,特别是由于用药不当所致的低血压。
6、定期监测血糖。老年人应该每1~2个月监测血糖一次,不仅要监测空腹血糖,还要监测餐后2小时血糖。糖尿病患者血糖稳定时,每周至少监测1~2次血糖。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应当适当放宽,空腹血糖<7.8/升,餐后2小时血糖<11.1/升,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控制在7.0%~7.5%即可。
7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。老年人应当保持健康生活方式,控制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。如控制油脂、盐分的过量摄入,适度运动,保持良好睡眠,定期体检,及早发现冠心病和脑卒中的早期症状,及时治疗。
8、关注脑卒中早期症状,及早送医。一旦发觉老年人突然出现一侧面部或肢体无力或麻木,偏盲,语言不利,眩晕伴恶心、呕吐,复视等症状,必须拨打“5610077”,紧急送到有条件的医院救治。